2022年食品檢測關鍵詞:更簡便、更快速、更精準、更強大
作者:Wes Shadow,珀金埃爾默食品業務全球市場和產品經理;姚亮,珀金埃爾默中國食品行業經理
盡管疫情為包括食品在內的各行各業帶來了一種不斷變化的“新常態”,然而在紛繁復雜的食品市場中,有一點始終不變:食品安全和質量檢測作為保證食品鏈完整性的重要一環,將持續在符合法規要求、保持食品加工的正常和高效運轉,以及滿足消費者日益提升的美食需求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技術趨勢來看,2022年,食品檢測市場有一些值得關注的趨勢,包括快速便攜的檢測儀器和方法、自動化的工作流程、更簡便的操作,這些都將在2022年得到更為明顯的呈現。
快速、便攜式解決方案加速檢測流程
新一代快速、可靠的“現場檢測”技術將迎來更迅猛的發展。近年來,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近紅外(NIR)和紅外(IR)技術為食品檢測提供了便攜、易用和穩健的解決方案,能夠在食品鏈的前端和重要節點上,提供快速、可靠的檢測結果。比如在牛奶收集點,簡單的按鈕式紅外分析儀僅需45秒就可提供脂肪、蛋白含量以及摻雜物篩查的實時結果。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在現場確定其價格、質量和安全性。
新一代乳成分分析儀在45秒內即可提供脂肪、蛋白含量以及摻雜物篩查的實時結果,讓食品檢測更簡單快速。
便攜快速的食品原料篩查方案還包括膠體金試紙條和手持式讀數儀。在糧油行業中,膠體金試紙條為糧食的安全檢測提供了一種直觀的工具,可以在約6分鐘內確認真菌毒素是否存在。
以往非常傳統的高科技分析技術也正越來越多地走出實驗室來到檢測現場。操作簡便快速的便攜式氣相色譜儀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GC/GCMS)的應用已在成倍的增加,例如對于市場中銷售茶葉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測,以確定其安全性。
這些類型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讓非技術人員在實驗室以外的環境中,便捷高效地完成精確的分析,還能讓食品原材料在進入到加工鏈之前就得到快速檢測,杜絕食品品質和安全風險。
在野外同樣可以提供高靈敏度檢測的便攜式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Torion
自動化和流程監控持續迎來迅猛發展
自動化技術在食品、飲料檢測中的應用預計將持續增長。通過將檢測過程中那些勞動密集且相當耗時的步驟(例如樣本制備)加以自動化,就可以簡化LC/MSMS (液質聯用)等重要分析方法的流程。通過與集成的實驗室軟件和試劑/標準試劑盒相結合,設定后便不用再管的 “一勞永逸” 式分析日漸成為現實。
在線的生產過程監控儀器也越來越多地為食品生產企業所采用。例如,在多條產線上同時安裝在線近紅外儀器,并實時將檢測數據向中控室反饋,提供對工藝流程中多個參數的實時測量結果。無論是監控某個批次還是持續生產過程,這些近紅外解決方案都能提供運行的完整分析數據,有助于確保一致性、減少浪費和停機時間、同時優化產量。
這些自動化技術還有助于減少潛在的人為失誤,以及產品在實驗室中等待檢測結果的滯留時間。
珀金埃爾默DA7440近紅外分析儀應用于薯片生產線,提供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
簡單易用,人人都能輕松上手
除了在功能上的不斷提升,易用性和低維護需求也將是分析儀器的發展趨勢。一鍵式專用分析儀、更直觀的軟件和更友好的用戶界面將繼續成為2022年的趨勢。通過簡化流程,食品檢測與分析這項工作無須由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完成,工廠的操作員就可以輕松開展,而且最新一代的軟件提供易于解讀的結果,無需大量培訓即可進行分析和決策。
同樣重要的是儀器易于維修的特點。不斷加強的儀器智能化設計不僅可以幫助減少維護頻率,還可減少維修過程中儀器的關機時間。當檢測結果對于保持車間或生產線運行至關重要時,低維護需求意味著可以帶來更長的運行時間、更低的擁有成本、更短的生產中斷。
食品檢測市場前景廣闊
對于食品生產企業而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符合監管要求、滿足消費者的期待,是不變的追求,因此掌握食品安全、質量和生產流程的數據信息,至關重要。對于大量的檢測和分析儀器提供商而言,市場潛力巨大,但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則需要不斷的創新,推出更多快速、精準且易于使用的儀器和方法,來幫助食品生產企業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情——生產消費者負擔得起、美味、營養、安全的食品。
關于珀金埃爾默
珀金埃爾默致力于為打造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續創新。公司為診斷、生命科學、食品及應用市場推出*的解決方案,助力科學家、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解決棘手的科學和醫療難題。憑借深厚的市場了解和技術專長,珀金埃爾默助力客戶更早地獲得更準確的洞見。在全球,珀金埃爾默擁有約15000名專業技術人員,服務于190個國家,時刻專注于幫助客戶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類生活質量。2020年,珀金埃爾默年營收達到約38億美元,為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一員,紐交所上市代號1-877-PKI-NYSE。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